8月20日,中國首款3A游戲《黑神話:悟空》正式全球發布,隨即霸占熱搜榜首,全網討論熱度居高不下,在全球最大游戲平臺Steam上同時在線玩家超過200萬。美國彭博新聞社更是報道這款中國游戲是Steam平臺史上同時在線玩家第四多的游戲,這種不尋常的火爆程度可能讓它成為游戲界的傳奇之一。
近年來,從以馬面裙為代表的漢服到以《三體》為代表的影視文學作品,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在國外爆火出圈,而這一次《黑神話:悟空》的出圈再度掀起新一輪的國潮熱,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一款游戲一經上線就能形成這么大的熱度是罕見的,甚至可以稱之為某種文化現象也不為過。該游戲以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為故事背景,其中包含大量的中國文化元素。早在2020年,開發者公布首段實機演示視頻,精致的畫面表現和優秀的擊打反饋,震撼了業界,吸引了無數玩家翹首期盼,為今天的全球爆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八年磨一劍,為中國游戲開辟新天地。近幾年,國產游戲產業發展迅猛,誕生了《原神》等風靡海內外的游戲佳作,但在高成本、高體量、高質量的3A單機游戲市場中,卻遲遲不見中國游戲的身影,而這個領域主要被日本、美國、法國等國的游戲公司占據。2023年全球游戲收入前50的上市游戲企業中,中國上榜了17家企業、數量位列各國之首,但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游戲市場卻沒有自己的3A作品,尤其是當前大量歷史文化被國外游戲公司轉化為游戲IP賣爆,國產游戲卻遲遲未能再進一步,處境之尷尬不難想象。《黑神話:悟空》從2016年的動議,到2018年的立項,再到2024年的正式上線,游科公司集結了國內一眾頂尖游戲開發人才,每小時開發成本超1500萬,從美術、視效、玩法等方面力求極致,以國際一流的標準打造,力求在游戲體驗上取得全新突破,終于在萬眾的期待中一鳴驚人。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演繹。目前全球的文化市場中以孫悟空為原型的電影、游戲等衍生作品數不勝數,但游戲研發團隊并未拘泥于傳統,而是通過現代技術和創意手法賦予其新的生命,比如游戲美術組負責人楊奇為了真實還原中國古建筑之美,帶領團隊走遍了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同時建立了世界第一個中國古建筑虛擬資產庫,在游戲中創新展示了大同懸空寺、晉城玉皇廟、南充醴峰觀等眾多著名景點,讓這些精美的建筑古跡與游戲深度融合完美呈現在世界面前,通過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匠心的表現手法,獲得了國內外玩家的高度認可和贊譽。
文化自信的高度自覺。游戲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對于孫悟空、金箍棒等人物角色和場景的翻譯直接使用了拼音“wukong”“jin gu bang”等,而且游戲默認語言為中文,對于游戲主角不再翻譯為外國人熟知的“monkey King”。研發團隊對這一細節的設計得到了廣大玩家和網友的好評,游戲制作人馮驥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也表示,這樣使用拼音因為它“足夠好聽,而且足夠清楚”。這恰好是在游戲中對中華文化的獨特展示與堅守,并未刻意迎合全球市場而做西化處理,雖然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創新表達的缺失,擔心外國玩家無法理解,就像往常中國玩家在玩一款國外游戲時要做很多“功課”才能更好理解。而這個細節的設計,讓國內玩家直呼太好了,終于輪到老外來惡補我們的文化知識了。事實也是如此,有的外國玩家為了玩明白《黑神話》,自發地開始閱讀《西游記》和看相關影視作品,期望能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感。
《黑神話:悟空》的全球爆火,不僅是國內游戲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國文化走向國際舞臺的重要途徑,在它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游戲工業和國際視野的完美結合,充分展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包容,不斷加深國內外青年人對中國文化的喜愛,這是文化自信的必然結果,是傳統文化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更是文化軟實力增強的有力證明。我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創作者不斷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在“內容”和“形式”上找到最契合的表達方式,創新更多精品,不斷向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馮靖煒(枝江市“丹陽江畔”網評團隊、枝江市委宣傳部)
責編:丁玥【責任編輯: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