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是人的體質好,免疫力高,疾病就無法“乘虛而入”。
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現在正值冬季,我們應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來養生,遵循自然節律,天人相應,順應四時節氣,因時、因地、因人調理身體來防微杜漸,遠離疾病。
冬養藏
一、藏睡眠
《內經》講:”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冬季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才能使人的精氣得到充分的充養。
1.早睡晚起
冬季日照日間短,日出晚而日落早,冬季適宜在晚上10點左右上床睡覺,早上7點左右起床。
2.養成午睡習慣
中醫講究睡子午覺,11:00-13:00是十二經絡之心經循行的時間,午睡20-30分鐘可以助養心氣,切記不可貪睡,以免影響夜晚睡眠質量。
3.切忌熬夜
冬季屬腎,肝腎同源,腎藏精,肝藏血,夜晚強行熬夜就會耗傷精血,腎主水,為水臟,夜晚陰氣收藏,如果強行熬夜,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則會損傷腎氣,日漸憔悴。
4.洗浴要點
睡前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泡腳、至少睡前1小時沐浴。
5.睡前宜靜
睡前2小時不做劇烈運動。
6.晚餐忌口
忌辛辣燥熱食物、忌補品,宜清淡飲食。
二、藏汗
《內經》也講到:“冬三月,此謂閉藏……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從這段話告訴我們,冬季不宜使皮膚大量出汗,應該藏汗,斂汗。
1.運動適度
冬天不能做劇烈運動大汗出,只能做柔和運動,使氣血流通即可。
2.飲食忌辛燥
辣在中藥中屬于辛味,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功效,辛辣食物使人體氣血運行迅速,體溫增高散發熱量,隨之津液,也就是汗水就容易外泄了。
3.運動宜柔和
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八段錦和現代所流行的瑜伽,是冬季推薦的運動養生方式,動作柔和但也能很好地梳理筋骨。
三、藏情志
《內經》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指人應該使意志如伏似藏,好像心理很充實,又好像已經得到滿足。
1.保持心態平和
冬季封藏,是一個主靜的季節,萬物休養生息,情緒上不宜大悲大喜,波動起伏,心態平和靜謐,心靜方能養腎。
2.避免受驚嚇
情志中,腎主恐,恐懼情緒多會損傷腎氣,《靈樞·本神》中提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可見恐懼情緒對腎的損害。
四、藏房事
冬屬腎,腎藏精,所以冬季房事要節制以藏精。
冬季進補
冬主收藏,是進補的大好季節,冬季又屬腎,所以進補中要強調補腎。腎五色主黑,黑色補腎食物是冬季進補的首選。
一、推薦的食物
1、各類人群皆可食用的補品:蟲草、燕窩、山藥、白蘿卜、小米、藕。
2、陽虛體制人可食用補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阿膠、紅參、鹿茸。
3、陰虛體質人可食用補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百合、玉竹、石斛。
4、氣血不足患者可食用補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當歸,黃芪,人參。
5、冬季滋陰之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脾虛濕重患者不可服用):銀耳百合羹,梨子。
6、冬季補腎之品:黑豆,桑葚,黑米,黑芝麻、枸杞子。
二、推薦的食療
鯽魚湯燉甲魚
【材料】甲魚一只、鯽魚3條、火腿片、香菇片適量。
【做法】甲魚洗凈焯水后放入燉鍋中,加入火腿片、香菇、姜蒜;鯽魚洗凈后,鍋內加豬油,將鯽魚過油煎,加水、姜蔥,用大火煮至濃白;將鯽魚湯倒入燉鍋中,同甲魚繼續煎煮一小時,加入鹽、味精調味。
【功效】甲魚有滋陰涼血益氣的作用,在秋冬時節吃甲魚,對身體有補益。
小米棗仁粥
【做法】將小米加水煮粥至將熟,加入酸棗仁,攪勻煮開即可。每日早晚各一次,加蜂蜜溫服。
【功效】小米本身具有和胃安眠、滋陰養血的功能,尤其適合冬季怕冷的虛寒體質者,其富含的B族維生素還具有防治消化不良及預防秋冬季節口角生瘡的功效。
桑葚黑芝麻糊
【做法】大米100g、桑葚40克、黑芝麻60克,洗凈后一起放入榨汁機里打碎。大米洗凈,加適量清水,煮成稀粥,然后加入磨好的黑芝麻碎,攪拌均勻,再稍煮片刻,最后加白糖調味。
【功效】桑葚與黑芝麻都具有潤腸祛燥、溫補肝腎、烏發益精的功效,同食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