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今年以來,樂業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守護著每一寸寶貴的耕地資源,用實際行動踐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國家戰略,繪就了一幅幅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交相輝映的美麗畫卷。

近日,走進樂業縣的田間地頭,寒風凜冽,卻絲毫沒有阻擋村民們忙碌的腳步。他們有的在翻土,有的在清山,都在為恢復耕地而積極準備著。樂業縣幼平鄉的工作人員正逐一對違規主體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相關主體在規定時間內,將耕地上違規種植的桉樹、杉樹、油茶、沙糖桔等非糧作物清理干凈,使土地達到耕種條件。通過這一舉措,幼平鄉成功讓35.54畝永久基本農田恢復了正常耕種狀態。不僅如此,樂業縣還鼓勵村民利用冬季農閑時光,對土地展開整治與改良工作,并大力推廣“糧+果、糧+煙”等糧經間套模式。這不僅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力地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樂業縣的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面對多年積累的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樂業縣迎難而上,采取了超常規措施。在國家監測圖斑的整改工作中,樂業縣倒排工期,全力攻堅。縣田長辦工作人員克服各種困難,加班加點,對國家監測圖斑進行逐一分析研判,制定出了詳細的整改方案,確保每一塊耕地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整治。

在同樂鎮,一塊原本被撂荒多年的耕地如今已經煥發了新的生機。村民們正在這里忙碌地耕種冬季作物,期待著來年的豐收。這塊地的變化,正是樂業縣耕地撂荒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通過加強宣傳引導、落實惠農政策、提供技術支持等措施,樂業縣有效激發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推動了耕地撂荒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這塊地撂荒了好幾年,現在政府幫我們整改好了,我們又可以種糧食了。”村民楊老漢看著眼前的耕地,眼中充滿了希望。據統計,2024年,樂業縣需完成耕地撂荒治理面積420畝以上,目前已完成耕地撂荒治理337.89畝,任務完成率達到了80.45%。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樂業縣各級領導和廣大農民的共同努力。

“土地政策變化快、新舊矛盾問題交織。”這是在基層傳來的聲音,也是工作實踐中的共同感受。如何把耕地保護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做到社會各界關注的點子上?樂業縣堅持學習研究、創新創造,著力解決制度政策的堵點和瓶頸。

在耕地保護的過程中,樂業縣一方面主動作為,實行縣處級領導包村負責制度,堅決落實一周一調度,每日一通報機制。另一方面,通過發放整改告知書等方式,引導群眾陸續整改退出,對于新增違法用地堅決打擊,幫助群眾算好“法律賬”“明白賬”“長遠賬”,從源頭上減少違法違規用地行為。

同時,樂業縣還注重發揮涉糧惠農補貼的激勵作用。據統計,2024年,全縣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應補總額1495.97萬元,完成發放1495.97萬元,完成率100%,惠及農戶31414戶;稻谷補貼資金應補總額110萬元,完成發放110萬元,完成率100%,惠及農戶10710戶。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稻谷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有效激發了農民開發和保護耕地,發展種植的積極性。

目前,樂業縣已累計完成耕地流入8146畝,正以實際行動書寫著耕地保護的新篇章,為糧食安全貢獻著樂業力量。(姚再禧、付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