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市勝利公園西南角,矗立著一座紀念碑,碑頂一架飛機模型格外醒目。這座紀念碑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初建時期的華北航空處處長方華烈士而修建的。

方華,原名李樹芳,1917年出生在安徽金寨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1930年他便加入了地方游擊隊,并于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后轉入工農紅軍主力,歷任紅三十軍團黨委書記、紅九十九師政治部主任、紅三十軍保衛局長等職。在軍隊中,他屢建奇功,多次負傷,兩次被捕入獄,經受了雪山、草地、戰場等各種復雜艱險的考驗,始終堅定不移。1937年底,我黨根據形勢的需要,準備建立人民空軍,從全軍挑選了一批年輕有為的革命干部,派往新疆邊防督辦盛世才開辦的空軍學校學習航空。當時擔任紅四方面軍某軍保衛局局長的方華也是其中一員,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批飛行員。

來自全軍各個崗位的同志們從學習航空理論開始,克服了文化基礎薄弱的困難,經過3年多的學習、訓練,掌握了空中戰斗技能,1942年4月畢業。就在他們準備投入抗擊日寇的戰場的時候,1942年9月,盛世才投靠蔣介石,將中共派往新疆學習飛行的人員投入監獄。在重慶談判期間,經周恩來及中共領導人極力營救,在張治中、屈武二位將軍的協助下,這批度過了4年多鐵窗生涯的學員得以獲釋,并于1946年7月回到延安。同年9月,方華隨同其他航空學員一起由延安開赴東北,參加人民空軍航校的建設工作,方華在航校二大隊先后擔任飛行教員、大隊長,為培養人民飛行員做出了貢獻。

1949年3月,東北老航校校部從牡丹江移防到長春。1949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在華北軍區設航空處,調方華任處長。此時,中央正在籌備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了確保會議的安全和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中央決定在北平南苑成立一支能擔負起北平防空作戰任務的空軍飛行隊。為了盡快建成飛行隊,方華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

6月,方華向上級報告,要求去公主嶺參加P-51型飛機的改裝。經批準,他回到東北。

6月28日,正值飛行日,方華上了一架用P-51型飛機,進行應艙練習,并對參加飛行的飛行員趙大海、楊培光、閻磊、高慶樊等進行飛行檢查。飛行結束后,方華走下座艙,全神貫注地邊走邊翻閱筆記,不幸被滑行中的飛機螺旋獎擊中頭部殉職,時年32歲。

1949年7月13日,空軍為方華舉行降重的追悼大會,深切悼念這位老紅軍出身的空軍指揮員。1949年8月1日,在長春勝利公園建立了紀念碑,永久紀念這位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人民空軍建設者。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王濤 整理

資料來源:《黨史縱橫》